蒙台梭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日期:2017-04-06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076

    1907年,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Maria Montessori)在意大利罗马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儿童之家,开启蒙氏教育之先河1910年的晚清年代,就有中国人赴欧洲学习的记录, 1914年,第一本蒙台梭利著作由日语翻译成中文,同年江苏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影响,1916年,南通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幼儿园已开始采用蒙氏教具。在20世纪初,随着《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译本的出现,蒙台梭利教育即传入我国。当时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评价蒙台梭利说:她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1923年,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开办了两个蒙台梭利班(1926年因人事变更而停办),这些是蒙台梭利传入我国之初的情况。当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一经引入,即受到国内幼教界的好评与欢迎。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政治衰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幼稚园的数量极其有限,且多由外国支委会开办,国人办的幼稚园数量少、规模小、经费有限,无力采用被人称道的蒙台梭利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蒙台梭利博士致函中国教育部长,邀请中国派员赴罗马参加教师培训,并征集在中国采用该教育的报告及书籍,我国时任教育部长蒋梦麟先生回复称:你的教具颇多,但不甚经济,中国多采用设计教学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购置教具。又称中国没有实施蒙台梭利的报告文章及翻译的书籍等。教育部长之言反映了当时的实情,蒙台梭利教育虽受到称赞,但不适应当时我国的国情,因而未能传播开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政府提出了“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中央教育部聘请了苏联幼儿教育专家,翻译了苏联的教材,以苏联的学前教育模式改造中国的幼稚教育。将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幼儿教育家均视为资产阶级性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法同样未能免于批判,被冠以唯心主义世界观、资产阶级儿童中心主义、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教育、机械地感官训练、以弱智儿童的教育来教育正常儿童等,遭到全盘否定。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是伴随政治运动的兴起而进行的,因此已不计其数了。长期批判造成的后果是:阻碍了人们真实地了解蒙台梭利其人及其教育;由于批判所持观点的偏颇,导致抵毁和扭曲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实践中禁锢了蒙台梭利教育,致使无人知晓,更说不上采用了。

    1978年以后,新的一页历史被掀开,学术界逐步走向务实,走向开放,走向纠正错误。打开了国门后,我国幼教界前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乐山先生从外部世界的幼儿教育中发现了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存在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终于在198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教授编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一书。1990年和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对外国教育各家名著丛书中,相继翻译了蒙台梭利的4本专著,即《童年的秘密》、《有吸收性的心理》、《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中的自发活动》。同时在大学的课程也中止了对蒙台梭利的批判,而代之以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客观介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境外的幼儿教育交流日益迅速,一些热爱国家、热心幼教的人士带来了台湾幼儿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信息,并拟将这一优质的幼儿教育方法提供给大陆的广大幼儿。他们找来合作伙伴,实施夙愿。1992年开始,台湾蒙台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的会长单伟儒先生接洽拜会大陆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先生,建议大陆在学前教育领域开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最后在柳斌先生的建议下,在1994年,台湾蒙台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与共同合作把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项目引进大陆,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及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成为该项目的实验基地。1994年暑假,台湾单伟儒先生带领杨秋仁、刘冷琴、万瑞琴三位骨干培训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培训老师,秋季开学后便正式启动了李淑英任课题组长,梁志燊担纲专家带头人的“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研究”课题。北师大威斯达公司紧跟实验研究,于1996年春季完成了蒙台梭利教具的生产,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蒙台梭利教具的公司。与此同时,北京市崇文区第三幼儿园、宁夏银川市蒙台梭利幼儿园也相继开始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实验研究。至此拉开了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儿园中应用的序幕。

    进展的成效渐渐影响开来,首先被吸引的是家长,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这一良好的教育,渐渐地便有更多的幼儿园开设了蒙台梭利教育实验班。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传播的趋势是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几个省区和直辖市。

    众多的蒙台梭利班发展水平尚参差不齐。一批参加课题研究的幼儿园,矢志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仍在不懈努力地  探索、研究与提高中。也有一些幼儿园由于师资培训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领悟得甚为肤浅,成效寥寥。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大量生搬照套甚至误解,也在焦急渴求优秀教育方法的家长和教师中流传。

    这段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成立了众多面向中国大陆提供培训服务和推广蒙台梭利的各类协会和企事业单位。规模庞大的美国蒙台梭利协会(AMS)和蒙台梭利本人成立的历史悠久的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也开始在大陆通过代理人制度开始了服务。2007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联合浙江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杭州举办“蒙台梭利百年庆典”,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先生向大会发来贺信。在这期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就存在的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幼儿园也从封闭在北京的使馆区走向了社会,成为了业界的标杆并接纳过数次社会蒙台梭利团队的的参观,为蒙台梭利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2010年11月,鉴于对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焦灼与关注,中国蒙台梭利专家协会(CMEA)应时发起成立了,首期支持的专家有当时影响中国蒙台梭利发展的代表性人物:卢乐山、梁志燊、李淑英、范佩芬等人,后来又先后聘请了海峡两岸业内都有显著影响力的刘冷琴(台湾)、宋茂蕾、万瑞琴(台湾)、单中惠、柯小卫等担任顾问或副会长职务。更多的学院派和实战派专家学者加入到这个团队,这标志着更高水准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

    2011年8月12-14,由美国蒙台梭利协会(AMS)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洲世界蒙台梭利国际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个会议是由引进大陆蒙台梭利的“台湾蒙台梭利启蒙基金会”率先联合美国蒙台梭利协会(AMS)等机构2009年在台湾举行。

    2013年7月27-28日,由中国蒙台梭利专家协会(CMEA)发起并和中国老教授协会儿童早期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蒙台梭利(香山)会议”在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在北京香山慈幼院蒙养园旧址胜利召开,当时出席并发表演讲的专家学者有12位,分别是刘爱华、李淑英、张燕、范佩芬、宋茂蕾、付清河(台湾)、李坤珊(美国)、刘咏思(香港)、邱振明(香港)、柯小卫、王人平、张爱民等。如今,全国蒙台梭利(香山)会议已经形成在每年的7月15、16日在北京香山周边举行的例会,这两天也是全国蒙台梭利人的回家日,大家纷纷从各地奔赴过来参加。全国蒙台梭利(香山)会议团结了华人圈子众多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把蒙台梭利在大陆的传播和发展事业推上了更宽的宽度和更高的高度。

    在2016年第四届全国蒙台梭利(香山)会议上,国家教育部前副督学郭福昌先生出席并做了会议发言,从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的角度为中国的蒙台梭利研究和实践的本土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未来指明了更加纵深的发展方向,相信我们大家研究和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不完全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发展,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中华大地上,同样也会出现一位超越蒙台梭利思想和影响力的幼儿教育专家学者,而我们目前所做的蒙台梭利传播事业,则是最有希望成为这位未来的专家学者的成长和存在的土壤。

 

 

 

 

 

 

 

 

核发:0 点击数:1076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中国蒙台梭利专家协会(CMEA)版权所有

20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