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热火 启蒙赤子 照亮世界(作者:刘文)
日期:2014-06-26 22:25:1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27

——怀念梁志燊老师

2013年3、4月间,有两位我敬重的老师先后辞逝,梁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噩耗传来,我心情异常沉重,在微博和微信上都即时发布了消息,寄托哀思与悲痛。记得当时,我的学生们获悉之后纷纷来电话安慰,担心我的身体,嘱我节哀保重!悲痛之余,宽慰之心悠然而生,悲极生喜,悲喜交加。忽然而来的幸福感来自做老师的感觉,源于人生路上幸运地遇到了值得尊敬的老师!。   

记得去年北京师范大学辽宁校友会出版校友录时曾邀请我写过一篇短文,当时我以怀念梁老师为题写了一篇“难忘母校情 永铸老师恩”,收笔时已是泪流满面,悲痛之情难抑。所以,此文拖至梁老师辞世周年之际,才得以完墨。

吾辈受惠于新中国之始、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们---即我们的老师,我们是1982年入学,20岁左右;当年老师们的年纪是50岁左右,刚好是我们现在的年纪。知天命、富有经验的老师们,可以说让我们受到了新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梁老师的《学前教育学》,让我们结下不解之缘。大学学习期间,因为都是名师亲自执教,为我们人生和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在高校和幼教系统工作,因此和老师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

1992年,我参加了祝士媛老师主持的幼教研讨会,在那个会上我遇到了台湾的单伟儒先生,他们在会上展示的蒙台梭利教育,令人耳目一新。

1994年~1995年我作为访问学者,专赴美国接受了美国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培训。从美国学习回来后,本着为我国幼教事业做出贡献的奋斗目标,积极参加了辽宁省幼教研究会组织的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培训。后来由于陆续听说了一些不规范的蒙台梭利教育培训,以及亲眼目睹从盲目照抄照搬导致不少幼儿园开展错误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到最后被迫改弦易辙的放弃甚至否定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现象,气愤和无奈之余,也就很少参加这些活动了。

2002年,我重回母校深造,跟随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做博士后,在北京意外地接到梁老师的电话。她说:知道我来北京之前很忙,不想打扰我,现在希望我为幼教事业做点事儿。 此后,我参加了梁老师主持的一系列“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探索”的研究项目,老师给我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与接触蒙台梭利教育实际的机会。在和梁老师合作过程中,我知道原来梁老师自92年那次单先生来之后就组织了蒙台梭利教育研究小组,已经开展了本土化的研究。梁老师是退而不休,在老教授协会组织建立了学前教育研究所,当时她已年近七旬,还一直组织大家研讨课题,这让我非常感动。更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她说自己从60-70岁这十年要坚持幼教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70-80岁这十年要做什么,等过完70岁再计划,不会停下来的。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开展了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一系列科研课题:

相继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的三个子课题研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适宜教育行为研究;蒙台梭利教育与幼儿教育素质培养研究;幼儿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发展研究。

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两个重点课题研究:优质教育模式促进研究;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研究——应用于0-6岁儿童发展。

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优质特色学前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参加了梁老师主持的两个课题的开题、结题会议。也参加了一套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国系列丛书的编写,这套丛书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庆幸得到梁老师的提点,重新树立了在国内开展蒙台梭利教育的信心。

梁老师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实践中国化的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使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的系统化

梁老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基本上每个课题都要组织五次左右的交流会,吸引了100多所幼儿园参加实验,每次项目的结题报告都达到上千篇,而这些成果都被梁老师编纂成书,例如《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上中下)。在这套丛书的前言中,梁老师写到:“为使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儿园中科学化、本土化、现代化地应用,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将蒙台梭利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紧密结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倡导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个人,做实事、讲真言,吸收与创新同行。希望这一研究风气继续发扬。”梁老师开展的系统化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国化的主导思想可见一斑。

她主张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与我国传统文化及其他模式相结合,注重开展高校专家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以及跨地区横向比较研究,也提倡加强与世界各国蒙台梭利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合作,借此不断吸收其他教育模式的精华。

二、 提高了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中国化实践的的规范化

梁老师在主持科研课题开展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幼儿园蒙台梭利教师培训的规格和质量。她曾多次邀请海内外蒙台梭利教育工作者来大陆进行高质量的培训,同时也积极推动《蒙台梭利教师资格》的出台。她强调,要整合全国的蒙台梭利教师培训机构,使其规范化。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一些幼儿园因为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而导致蒙氏教育变成蒙事教育,才可能避免国外教育机构对我国蒙氏教师教育市场的垄断。

    三、扩展了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的范围

去年我为梁老师送行时,才知道梁老师在去世之前的几个月,还抱病去了宁夏为幼儿园教师讲课。因为她说过:人家那么偏远的地方,答应人家了就要去。所以说梁老师直到弥留之际,还一直为扩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范围而努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地域的广阔,在参与梁老师主持的蒙台梭利实践中国的课题中,近100所幼儿园,分布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次体现在儿童的年龄方面,她早在2001年就开始将目光关注于3岁以下儿童早期教育,研发适合中国儿童的0-6岁早期教育一体化方案。

此外,在不同层次人群上,传播、接受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记得在珠海召开的结题会和在西昌召开的园本课程结题会上,都有当地官员参加,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官员并不是来走过场的,而是从头到尾认真地聆听了所有报告。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官员谈到感受时说,会把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应用到管理工作上。

所以说,梁老师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蒙氏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潜力。于是顶住压力,不惧闲言,开始了她近20年推广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教育生涯,并逐步实现本土化、中国化和普及化。正如“幼教激情燃烧一生,慈爱胸襟流芳百世”这幅挽联,是梁老师对中国幼教事业贡献的写照。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先师梁志燊,那个“燊”字,开始总也写不对,只有木火炎炎炽热的感觉…爱心热火、启蒙赤子、照亮世界,是梁老师的精神,承前启后,中国的脊梁。

师尊们已渐入古稀之必然、或已离我们而去之亦必然。我们后来者,还有余生几十年,依靠什么走过这未来时光,是脊梁吗?脊梁,正是我们能够站立起来的支柱,也是我们能够活着的所以然…

                                                   刘文2014年雨水于大连
 

核发:0 点击数:127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中国蒙台梭利专家协会(CMEA)版权所有

2009-2024